| 
 | 
| 山东滨州“2025V行滨州·寻脉阳信”采风活动完美收官时间:2025-10-24         
 新中华报-中国红新闻 记者/摄影:杜军亭 10月23日,由滨州市委网信办指导,阳信县委宣传部与新黄河滨州频道联合主办的“V行滨州·寻脉阳信”网络名人采风活动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解码‘阳信新样板’,开创幸福新阳信”为主题,特邀20余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本土网络名人及自媒体创作者走进阳信,通过实地走访与融媒体传播相结合的形式,全方位展现了阳信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幸福新阳信”过程中的创新成果与实践路径。 
 采风团第一站走进水落坡镇刘古良民俗村。该村完整保留了鲁北传统民居风貌,村民世代传承剪纸、泥塑、吕剧等民俗技艺,村落占地157.02亩,建筑面积20590平方米,打造了沉浸式农耕体验区、“十二工坊”、供销门市部、邮电所、膳食房等富有年代感的新业态,形成“民俗+体验”“民俗+产业”“民俗+体育”等品牌活动体系,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已成功入选“山东省文旅重点项目”。 
 第二站走进“水韵古街”。作为当地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水韵古街”以古典家具文化为核心,融合民俗展示与旅游体验,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街区。街区全长逾1000米,汇聚了27家非遗工坊、民俗展览馆及古家具展厅,古街积极推动“古典家具+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引入电商直播等新业态。2024年举办的第十二届古典家具博览会,吸引全国买家在线“云逛展”,单场直播销售额达数万元,展现出线上线下联动的强劲活力。 
 第三站走进阳信瑞鑫地毯文化艺术博物馆。该馆包含主馆与副馆两部分,景区总投资4800万元,为AAA级旅游景区,馆内陈列丰富多样,系统展示了地毯的发展历程、地域特色与制作工艺,通过实物、图文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生动诠释地毯文化的独特魅力,堪称地毯爱好者的“艺术天堂”,在体验厅我们还能看到一些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古毯、照片及其他文献资料等。同时,瑞鑫地毯文化艺术博物馆景区还具有展示中国地毯成就,进行学史研究、教学、科普,以及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有助于中国地毯文化的传承、传播及国际化发展,提高阳信及阳信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创造共同发展、共同成长、和谐相处的良好发展环境,谱写瑞鑫强势发展的新篇章。 
 第四站走进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成立旧址。旧址展馆位于滨州市阳信县商店镇老观王村。1947年2月25日,中国解放军战史上唯一一支从祖国最东端的渤海之滨打到了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队伍。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在此建军,现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驻扎铁门关市。旧址于2018年11月被滨州市人民政府认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4棵百年老槐树、一口老水井和老房屋基一角,已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成立旧址展馆一期工程启动于2020年,一期工程分为东西两个院子、共计11间。西院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还原了渤海教导旅的招兵生活场景;东院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展现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个时期,以阳信县为缩影的渤海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创造的光辉的业绩。2021年6月30日,举行了开馆仪式。2024年,商店镇在山东渤海教导旅成立旧址一期基础上,倾力建成二期工程,并通过“星火延安 南征北返”“渤海建旅 发兵阳信”“挺进天山 屯垦戍边”“薪火相传 砥砺奋进”四个内容板块,讲述了在党的领导下的渤海军区教导旅自阳信县出发,克服重重险阻,经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洗礼,万里西征的峥嵘岁月以及屯垦戍边的大爱奉献。该旧址先后被授予国家级AA景区、滨州市退役军人思想教育基地、滨州市科普教育基地、滨州市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年接待党员群众达10万余人,开展社科普及活动230余场。 “V行滨州”是滨州市委网信办重点打造的网络传播品牌活动,围绕“网聚三大战役 赋能品质滨州”主题,持续组织网络名人深入县区一线,以鲜活视角呈现滨州高质量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滨州市委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科科长杨敏表示,本次活动充分发挥网络达人传播力强、内容形式多样的优势,通过“流量+内容”深度融合,生动展现了阳信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崭新面貌。未来,市委网信办将继续发挥网络社会工作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更多优质内容创作者关注滨州、推介滨州,共同讲好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滨州故事。 来源:新中华报-中国红新闻 记者/摄影:杜军亭 编辑:曾子玉 责任编辑:张华 编审:林鑫 总编审:杜宏伟 电子信箱:xinhuatop@163.com 监督电话:18600170631 
 | 
 
                    
                





 
                        